加强风险防控 推进廉政建设

时间:2011-09-19浏览:16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830日在北京市观摩一些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出席全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并讲话,指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既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机制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强调要扎实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不断取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新成效。  

       所谓风险防控,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消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的一种行为。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就是把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一、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为前提,确立四个理念  

      风险防控是岗位廉政教育的关键,为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一措施:第一,具有现实针对性,是当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背景下推进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第二,具有探索创新性,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体现了“一个坚决,三个更加”的要求,这就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第三,具有全员参与性,把有效防控风险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单位、每个岗位和每个人,有利于对全体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第四,具有超前主动性,着眼防范,关口前移,有利于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增强预见性。第五,具有较强操作性,工作具体、实在,针对性强,便于开展。所以,推进这一工作,要树立四个理念:  

      一要防止“与己无关论”,树立“防控风险人人有责”的理念。作为每一个公职人员来说,手中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权很风光,用权有风险,权力的“风光”与“风险”并存。所以,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确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风险防控人人有责”的廉政风险意识,通过排查廉政风险,让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知道哪些是“高压线”、哪里是“地雷阵”,防患于未然。  

      二要防止“小题大做论”,确立“防控风险事关全局”的理念。权力有大小,廉政无小事。有效防控风险,既是个人政治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单位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一支队伍素质建设的体现,更是一个系统、一个地方赢得群众信赖和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  

      三是防止“无所作为论”,确立“防控风险也是成绩”的理念。风险防控,关乎形象,影响重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风险点就是暗藏着隐患的蚁穴。早防早治是关键。要认识到,抓好业务是成绩,带好队伍也是成绩。这就是廉政与勤政的有机统一。我们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来“干事”,但这支队伍首先必须是“干净”的,只有干净干事,才能干成事。  

      四是防止“形式主义论”,确立“防控风险贵在务实”的理念。查找廉政风险点,不是“整景”,更不是为了“整人”、“找事”,其目的是为了自我提醒,自我设防,并通过动态监督和及时纠偏,防止小错酿成大案,从根本上保护干部,使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为此,就必须求真务实,取得实效。不能走过场、搞形式,摆花架子。须知,如果不能触及灵魂、触及思想,而是应付交差、敷衍了事,甚至“作秀”,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为关键,抓好四个重点  

      廉政风险防控重点是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以及行使各项职权和管理人、财、物的关键岗位进行风险防范和监控。抓住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教育、风险修正等重点环节,构建权责明确、防范有效、动态监控、处置有力、评价科学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查找风险要“准”。查找风险是做好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点能否找准直接决定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整套体系的有效性。查找风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对岗不对人”,细致排查岗位廉政风险,使廉政风险从“幕后”走向“台前”;二是坚持“就高不就低”,把风险评估的等级向高处适当靠近,凡事“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三是“宜细不宜粗”,找准、找全、找深风险点。要围绕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五类廉政风险点”,突出“三个层面”:一是领导岗位重点查找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二是中层岗位重点针对审批、管理、执法等环节,查找行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现场裁决权和内部管理权等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三是普通岗位主要查找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等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  

      二是落实措施要“严”。制定防控措施是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防控过程要注意“统筹两个方面、抓好三个环节”。“统筹两个方面”就是要“防、控”并举。风险防控包括“防”和“控”两个不同概念,是同一个工作方向上的两个阶段。“防”是“筑堤坝”,或者说是设置电脑的“防火墙”,立足于把工作做在风险未发生之前,“防”的工作做好了,是风险防控的理想境界。“控”是“矫正仪”,或者说是“杀毒软件”,把工作做在风险尚未转化为腐败之前,通过动态监管、及时纠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腐败隐患。“抓好三个环节”,就是要按照“全面排查、有效预防、动态监管、及时处置”的思路,抓好“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三个环节。事前要安装“警报器”,针对权力可能滥用的“念头”或“由头”,提前打预防针;事中要启动“矫正仪”,对苗头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早纠正,防止小错变大错;事后要用好“杀手锏”,做到惩治有威、追究有力、警示有效,发挥好震慑作用。应当明确,查处也是教育,而且是更有效的、更能震撼灵魂的教育。  

      三是督查落实要“硬”。督查落实是确保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风险防控作为一项管理创新、一项制度创新,要落实好,就需要做到“五个以”:一是以领导带头来导引。领导身体力行,就是无声的语言、是鲜明的导向、是最有力的举措。二是以强化督查来保证。督查既是推动落实的有效手段,也是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如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进行述职述廉,收集群众评议、特邀监督员反馈意见等方式,动态掌握干部队伍在各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采取措施及时化解,健全前期预防和动态监督机制。三是以严格考核来推进。不考核、不兑现奖惩,四平八稳,得过且过,就没有动力,就形不成正气。要探索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督有效、考核科学、奖惩分明”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四是以公开透明来约束。如果说查找风险的过程,就是“亮权”的过程;那么防控风险,就是在阳光下公开透明“用权”的过程。五是以制度权威来保障。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既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规范人,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廉洁自律,形成人人忠于职守、个个依法行政、事事高效作为、处处依法规范的法治效果。这里尤其需要重视制度的落实。从一定角度来讲,目前我们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精神。要坚决防止重制度制定轻制度落实,使制度成了摆设、变为一纸空文的现象,维护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培养大家对制度执行的敬畏感,避免“制度空置”和“制度疲软”现象。  

      四是自身素质要“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正视风险、敢不敢面对风险、会不会防范风险,也是一个人自身素质的体现。但查找风险也是一场“自我革命”,是对自身特权的“自我剥夺”,是对自身行为特别是自由裁量权的“自我约束”,体现着干部职工预防腐败的决心和态度。一定要把提高干部职工质素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干部素质作为重点,使大家把查找风险点的过程,当作一个自我提醒、自我警醒的过程;把防范风险的过程,当作一个自我锤炼、自我提升的过程,真正使“风险点”转化成“安全点”。  

三、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为目标,把握四个关系  

      提高廉政风险防范能力,就是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风险防控机制,真正使“岗位责任化、履职程序化、风险具体化、制约有效化”,从而建立起“权力阳光运行、监督全程跟踪、风险动态防控、腐败有效预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重视查找风险的数量,体现全面性;更要注重查找到的风险质量,体现准确性。要做到“三个区分”:一是注意区分关键岗位和一般岗位,把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放在领导干部和涉及人、财、物的重要部位上,着力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监管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突出风险防控的针对性;二是注意区分重点工作和一般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到重要事项上来,提高风险防控的实效性;三是注意区分勤政风险和廉政风险,有效识别工作过失和有意行为的差别,增强风险防控的导向性。  

      二要处理好形式和效果的关系。要立足实际,结合工作实际查找风险点,脱离工作实际的风险点会导致风险防控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的发生。要善于创新教育形式,选准教育载体,坚持用好的形式,用灵活多样的、富有感染力的、为广大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工作落实。  

     三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推进风险防控,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个环节、一个部位、一个单位,甚至一个人除了问题,都会影响全局。所以,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强调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一个对集体不负责任的干部是政治上不成熟的干部;同时,必须强调集体对个体的约束力,一个对干部职工放任自流、不抓不管的单位,同样是政治上不成熟的。  

      四要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一方面,自律是最有效的预防风险手段。要教育干部职工自身设立“防火墙”,警钟长鸣,把风险防控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操守,在内心深处确立自觉自愿防范风险、抵制腐蚀的意识,提升内控力,增强免疫力。这种来自内心的自主防范能力,是预防风险的最根本屏障。同时,仅仅把防控风险寄托在个人的自觉自愿上,不仅是靠不住的,在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要在加强教育,使干部职工“不愿腐败”的同时,必须强化他律约束,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使其“不能腐败”;通过必要的惩处手段,使其“不敢腐败”。  

      总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实践和探索,是预防腐败的一种有益探索、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虽然它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它可以积极有效地预防腐败。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有针对性地抓好所在单位、所在系统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拓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领域。(来源:新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