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学俭精神及其价值研究

时间:2011-12-12浏览:101

 编者按:本文作者徐州师范大学教授梅良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公仆傅学俭》一书。他通宵未眠,用一整晚时间将该书读完,读到动情处,数次落泪。他不仅为傅学俭的事迹所感动,而且也为我党拥有傅学俭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自豪。随后,他将该书推荐给自己的研究生,和他们一起学习。通过学习,都感觉到很受教育,毅然决定一起写一篇文章。  

    傅学俭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傅学俭同志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执着追求廉洁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公仆精神、春蚕精神、鸸鹋精神和仁爱精神是傅学俭精神的主要内容。傅学俭精神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精神武器。傅学俭精神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同时要以先进典型为推手继续教育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傅学俭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廉洁奉公,用自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傅学俭同志深受群众欢迎,傅学俭精神倍受人们关注。那么傅学俭精神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傅学俭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傅学俭精神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傅学俭精神产生的原因  

    傅学俭精神是傅学俭同志在长期的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自觉形成的,其产生有着独特的主客观条件。  

    (一)党的先进性理论是傅学俭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并保持其科学“在场”。党的先进性理论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积极工作、努力进取。党的先进性理论是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包括傅学俭在内的广大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傅学俭同志十分注重理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反复研究,把它们“内化为灵魂、升华为血肉”。傅学俭精神的产生,是傅学俭同志坚持不断学习践行党的先进性理论,武装头脑、落实行动,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结果。  

    (二)对廉洁的执着与坚定是傅学俭精神产生的内在因素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傅学俭同志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廉洁思想。他在讲授党课时经常给学员例举古人对于廉洁、廉政的阐述。对于廉洁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廉洁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勤俭节约、健康环保的时代风尚;与民同乐、为民谋利的亲民情怀;富贵不淫、位权不骄的生活修养。”正是长期受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思想的熏陶,再加上他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廉洁奉公,始终固守着“官德”的阵地。他还经常通过讲授党课的渠道,把廉洁文化传授给广大党员干部。正是对廉洁文化的执着与坚定鞭策着傅学俭时刻保持廉洁自律,从内部催生着傅学俭精神的萌芽和发展。  

    (三)改革开放为傅学俭精神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精神。改革开放解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使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打开了一扇窗户,但是这扇窗户外边还有许多伪装着的“苍蝇蚊子”,需要他们去鉴别。中共党员干部要想经受住名利、金钱、女色等“苍蝇蚊子”的叮咬,我们的党要想妥善解决党员干部“理想观念淡化、作风纪律松弛、价值观念扭曲”的问题,就必须给改革开放加上一扇纱窗,防止“苍蝇蚊子”乱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把共产党员的党性看得高于一切、始终把人生价值看得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需要着力解决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代重要议程。傅学俭同志身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比他的前人更加复杂的社会考验,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清醒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规范自己,筑牢思想防线,成功抵制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侵蚀。就是这样的土壤孕育了傅学俭现象、铸就了傅学俭精神、造就了傅学俭这样的人民公仆。  

    二、傅学俭精神的科学内涵  

    傅学俭精神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人生精神的杰出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为民谋利、以民为本、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  

    傅学俭同志就像永不疲倦的老黄牛,为了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他时刻以“公者千古,私者一时”为人生信条,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人大工作的20年间,傅学俭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为准则,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他深入水库移民村走访调查,通宵达旦赶写调查报告,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库区4万移民的口粮供应和补贴资金问题,被库区人民誉为“傅青天”;针对欧阳海库区问题上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他愤然拍案,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含泪写下“资料翔实、观点明确、文笔犀利”的调查报告,仅29天就解决了库区滞留30年的难题;资兴市东部地区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他深入疫区,不顾个人安慰,为患者排忧解难;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人民心声,他提出了“三不、三心、二边”的工作原则,即“不要陪同、不层层听汇报、不偏听偏信;耐心、虚心、诚心倾听群众意见;一边调查、一边宣传教育工作。”傅学俭同志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事迹多的不胜枚举,他始终把人民装在心头,始终把人民当作自己的父母,他和人民群众总是一见如故,人民群众也总是愿意把心里话讲给他听。傅学俭同志以一颗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为民谋利。  

    傅学俭精神就是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心竭力的“春蚕”精神  

    傅学俭同志就像“春蚕”,没有英雄的豪迈,没有勇士的悲壮,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在他身上有“春蚕”精神在闪光。他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贫寒的家境、清苦的生活锤炼出坚强的意志,他从小就立志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穷苦人。后来他走出了一条“助残献爱心、讲课扬正气”的人生之路。或许是因为自己出身贫苦,傅学俭同志对于残疾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总想着要帮他们一把。在许多残疾人看来,傅老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帮助他们跨越了人生的“卡夫丁峡谷”,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傅老也因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称号。傅学俭同志虽然不是讲党课的专职人员,但他讲授的党课却风靡省内外党政国家机关。他把党的理论同自己下基层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相结合,加上他幽默风趣的表达,他的课就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学员听后都有一种被“武林高手”点穴的震惊。但是这位讲党课的高手,总是把讲课费全部捐献给各地残联,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并且一直坚持了40多年。傅老曾深情地表示:“是党和人民培育了我,我对他们有着天然的深厚感情。”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傅老仍然毫无私念地为净化社会风气、宣传廉洁文化四处奔走,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继续奉献自己。  

    傅学俭精神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心竭力的“春蚕”精神。  

    (三)廉洁奉公、信念坚定、勇猛精进的鸸鹋精神  

    傅学俭虽身居高位却始终廉洁自律,对于廉洁他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他认为“廉洁是公仆的最基本要求,不廉洁就不能当公仆,更不能做领导。”几十年来,他把廉洁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始终把廉洁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面对有关单位的相互推诿扯皮,他拍案而起;面对“小老爷”秘书的趾高气扬,他当面怒斥;面对侵吞人民财产的“蛀虫”,他铁面无私;面对百姓的困苦,他黯然落泪。在担任人大代表的几十年间,傅学俭浑身是胆,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高度重视、深入调查走访,将调查报告呈送省委主要领导和中央有关领导,使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最好最快的解决。后来,傅学俭把自己为民请命的100多篇报告汇编成《盛世诤言》一书,人们称此书是“忧党忧国的正气歌,心系百姓的民情录。”傅学俭因为直言敢谏、敢向权威动真格“得罪”了不少人,人们劝他放弃,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傅学俭退休后,仍然没有闲住,他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以研究弘扬中华廉洁文化为己任的社会组织——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又创办了自己的会刊《清风》。虽然在筹备过程中傅学俭受尽冷嘲热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追求廉洁文化的激情。他以《清风》为阵地,继续着弘扬廉洁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事业。  

    傅学俭精神就是廉洁奉公、信念坚定、勇猛精进的鸸鹋精神。  

    (四)德高才精、明德知耻、不图回报的仁爱精神  

    安贫乐道、只讲奉献,不图回报,这是傅学俭的一贯作风。他始终认为“德为立身居官之本”,人大代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仅要修身立德,更应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领导者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人民的勤务员,当然要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傅学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如一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凭的就是一颗人大代表的赤诚之心,凭的就是德高才精、明德知耻、不图回报的仁爱精神,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傅学俭精神就是德高才精、明德知耻、不图回报的仁爱精神。  

    三、傅学俭精神的当代价值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和支撑。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学习和发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傅学俭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傅学俭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建党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建设,重视发挥科学理论对事业发展的强有力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任何阶段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支撑首先来自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弘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精神,用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事迹教育全党。”而傅学俭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精神的彰显,继续弘扬包括傅学俭精神在内的共产党人精神,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以傅学俭同志为榜样,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和公道正派、勇猛精进的处事态度。这势必会牢固凝聚党心、民心,增强战斗力。  

    党要肩负起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就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获得民心,民心是根本,是党执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松弛、革命意志衰退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且有可能丧失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因此,以傅学俭同志为典型继续弘扬和学习傅学俭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端正态度、坚定信仰,自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为民谋利、鞠躬尽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尽心竭力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把廉洁自律、勇猛精进作为自己的工作作风,把明德知耻、淡泊名利作为自己的道德追求,这必将为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夯实基础。  

 (二)学习傅学俭重视理论学习的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如何抵御腐朽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袭,使党永葆先进性本色?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全党范围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堤坝。“理论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指南。”只有像傅学俭同志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那样,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坚定信仰,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都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就能够在思想上建筑起牢固的堤坝,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  

    (三)以先进典型为推手继续教育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江泽民同志说:“立党为公,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傅学俭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时代注脚,学习和发扬傅学俭精神就是要继续坚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老黄牛”意识,正确的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在继续教育全党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傅学俭等先进典型当作最生动的教材,这样可以避免单纯灌输教育的枯燥性,也更容易激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共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借鉴。以先进典型为推手继续教育全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无裨益。  

    总之,傅学俭精神是优秀的共产党人思想意识的集中表现。学习傅学俭精神对于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有裨益。(文:梅良勇林于良 通讯员:吴俊来源: 新华廉政)